江南体育供需两侧:10月份消费、出口以及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生产整体小幅放缓
●Miu Miu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5%,对Miu Miu产生渴望的消费者中有60%到65%都是针对皮具产品
●SALOMON:近年来品牌力持续提升,其品牌力进阶的首个重要拐点是具体产品的成功,消费者将其对产品品质、设计等特征集中到品牌之上进而形成品牌认知
●Adidas中国市场在过去连续五个季度的收入增幅均为高单个位数,正通过本土化、时尚化等策略开拓中国市场
●第三季度开业商业项目92个,开业量为近6年以来同期最低位;在项目分布上,上海领跑、龙湖最多、奥莱持续高热度
●太古地产第三季度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零售物业维持高出租率,但零售额均不同程度下降,内地高端商业市场持续面临压力
●今年双11电商平台不再卷“低价”,而是热衷于“拆墙”,提升“送货上门”服务等精细化运营水平
▶供需两侧:10月份消费、出口以及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生产整体小幅放缓
【消费】10月社零同比增长4.8%,较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0%(前值下降0.4%),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7%(前值下降7.8%),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7%(前值增长0.4%)。按零售业态分,1-10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0%、1.1%,降幅均收窄。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较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3%(较1-9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7.7%、4.7%、7.7%。
【固定资产投资】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增速与1-9月持平;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3%(1-9月下降0.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减少20.6%(1-9月减少19.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16%(前值增长0.65%)。
分领域来看,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较1-9月加快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3%(增速较1-9加快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较1-9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0月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2.7%,增速较9月大幅回升10.3个百分点,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推动:一是季节性极端天气影响减少后国际物流逐步恢复,部分被积压发货需求集中释放;二是在美欧加征关税落地之前,企业加速发货。10月份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8%(上月环比为-1.6%)。
10月份,按美元计,进口金额同比下降2.3%(前值为增长0.3%),由正转负,显示国内需求持续放缓。
【工业生产】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增速较9月小幅放缓0.1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较9月份减少1个。其中,纺织业增长3.8%(前值为增长5.1%),布的产量增长1.1%;水泥产量同比下降7.9%、钢材产量同比增长3.5%(结束三个月的负增长转正)。
【CPI】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前值0.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2%(前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4%。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1-10月平均,CPI比上年上涨0.3%。10月份,衣着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持平。
【PPI】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前值下降2.8%),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前值下降2.2%)、环比下降0.3%。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下降2.1%。
10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少增4483亿,社融期末存量同比增速为7.8%(前值为8.0%);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384亿,贷款期末存量同比增速为8.0%(前值为8.1%)。
就新增社融结构来看,10月份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849亿,政府债券同比大幅少增5142亿,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163亿。
就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居民部门信贷显著修复,10月居民部门贷款同比多增1946亿元,是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后首次转为多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93亿元。在企业贷款方面,10月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同比多减13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128亿元。
10月末M2同比增长7.5%,较9月上升0.7个百分点,M1同比下降6.1%,降幅较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是今年4月以来降幅首次收窄。
10月份需求侧数据呈现企稳的拐点迹象,社零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1-10月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较1-9月均有所加快;此外,10月份虽然社融和信贷同比均持续少增,但居民部门贷款在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后首次转为多增,M1今年4月以来降幅首次收窄,一线城市二手住宅售价环比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这些都是经济企稳的积极信号。但与此同时,10月份CPI涨幅还需回落、PPI降幅持续扩大,通缩压力不减。随着“十万亿”财政增量政策落地,加之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松绑,保持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经济景气度将显著回升的判断。
▶Miu Miu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5%,对Miu Miu产生渴望的消费者中有60%到65%都是针对皮具产品
奢侈品最糟糕的一季,Miu Miu却逆势再次获得高增长。意大利奢侈品集团Prada今晚公布最新业绩数据,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8%至38.3亿欧元,其中第三季度与上年同期水平一致,增幅为18%。
按品牌划分,今年前三季度奢侈品产业最大黑马Miu Miu收入猛涨97%至8.54亿欧元,今年将毫无疑问进入十亿欧元俱乐部。核心品牌Prada收入增长4%至25.3亿欧元,Church’s收入增长11%至2.15亿欧元。值得关注的是,Miu Miu持续加速增长,第一季度增幅为89%,第二季度高达95%,第三季度为105%,至今已实现连续15个季度录得高增长。
按地区划分,期内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收入增长12%,日本市场收入大涨53%,是增幅最大市场,欧洲市场收入增长18%,中东市场收入增长24%,美国市场收入增长8%,为唯一非双位数增长地区。按渠道划分,零售收入上涨18.3%至34.2亿欧元,占总收入的89.4%,批发收入增长8.6%至3.1亿欧元,特许权费收入大涨23.7%至9055万欧元。
Prada集团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主要由同比及全价产品销量所带动,尽管奢侈品市场持续疲软且宏观经济更具挑战性,但该集团第三季度仍保持稳健发展趋势。今年前三季度,Prada集团开设21家门店并关闭26家门店,共经营601家店铺。
Miu Miu自今年以来收入节节攀高,不断惊艳行业,该品牌今年前九个月贡献Prada集团25%的销售额。分析人士认为,Prada掌舵人Miuccia Prada如今对于主品牌Prada的设计更多大胆放手给比利时设计师Raf Simons,而自己的主要精力则转向Miu Miu,为该品牌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并为Prada集团在需求疲软的市场中持续提供输送血液。
Prada集团CEO Andrea Guerra在财报后会议上表示,Miu Miu各品类均衡发展,经过过去24到30个月的努力,现在确信Miu Miu的皮具品类终于获得了成功,对Miu Miu产生渴望的消费者中有60%到65%都是针对皮具产品。
在零售网络方面,该集团表示Miu Miu将在2025年对部分店铺进行面积扩张。Prada集团正成为为数不多跑赢同业的奢侈品公司,第三季度涨幅超过爱马仕的11.3%。本月全球最大奢侈品巨头LVMH和Gucci母公司相继公布最新业绩,均出现大幅放缓。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Prada集团CEO Andrea Guerra表示当前奢侈品行业环境严峻,中国市场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善。就Prada品牌而言,中国消费者前九个月销售贡献录得单个位数正增长,但第三季度放缓,录得低个位数负增长,十一黄金周有所反弹。
▶SALOMON:近年来品牌力持续提升,其品牌力进阶的首个重要拐点是具体产品的成功,消费者将其对产品品质、设计等特征集中到品牌之上进而形成品牌认知
SALOMON亚洲最大多品类旗舰店在上海新天地开业,这是继巴黎香榭丽舍旗舰店后,SALOMON在全球重点城市及其核心商圈的又一标杆性门店。这家临街双层大店总面积365平米,SALOMON 正在实践户外运动领域新型零售空间的前沿探索,将多感官体验融入零售空间中,也使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尤其不同的是,这里提供全品类全线产品,货品丰富且齐全,可以说打破了SALOMON 以鞋出圈的固有印象。据品牌透露,店内不仅涵盖越野跑、徒步、路跑、滑雪等专业运动品类,还提供户外风尚系列、实验性潮流支线SALOMON ADVANCED、与各种联名尖货。创新性高性能运动产品S/LAB系列、更适配亚洲市场的韩国线产品,都在店内呈现。实际上,全品类布局也释放出 SALOMON 在中国市场战略升级的信号。
这家专业户外品牌已有77年历史。大约自2019年起SALOMON从原本的小众户外和潮流爱好者的私藏,跃升为大众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其母公司Amer Sports的财报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SALOMON在大中华区营收增长了72%。2023年品牌的销售额超过13亿美元。SALOMON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品牌力的飞越?
寸土寸金的上海新天地竖起了SALOMON的大面外立幕墙。精致高大的临街铺位和艺术装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和游客进店一探究竟。作为上海中心地带的核心商圈,也是上海的商业和文化地标,新天地的人流虹吸力将帮助SALOMON触达更广大的户外运动和时尚消费者。
在核心商圈、时尚街区开出街边大店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对于SALOMON这样过去为小众圈层喜爱的专业户外品牌来说,核心位置的大型旗舰店将是提升品牌形象、辐射大众消费者心智的重要窗口。
今年5月,SALOMON在奢侈品牌林立的香榭丽舍大道开设旗舰店,与Calvin Klein(卡尔文·克雷恩)相邻,距离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旗舰店只有数步之遥。4月,SALOMON 在巴黎玛黑区开设潮流线首店,发售与知名设计师和时尚品牌的最新合作款。而在中国,SALOMON的门店已覆盖许多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高端商业体,比如北京王府中環、南京德基、上海港汇恒隆等。
SALOMON 在华业务展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3家,增长到现在的136家。过去一年内门店数量实现翻倍。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首席执行官James Zheng(郑捷)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电话会议上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SALOMON在中国将拥有200家门店(包括直营和授权门店)。而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舰店是品牌在全球重点城市、核心商圈的又一家标杆性店铺,也是其零售体验升级的代表之作。空间设计上,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舰店以法语“声音(VOIX)”为灵感,特别策划了“山野之音(VOIX OF MOUNTAIN)”的主题,用多重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引领消费者“从城市回归山野”。
品牌表示,未来这里将策划更多核心品牌活动,包括新天地会员专属社群活动,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
SALOMON的潮流单品一直是时尚爱好者热衷的话题。近年来,SALOMON 与众多充满态度和个性的品牌合作联名,包括英国街头潮流品牌Palace、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比利时时尚品牌MM6 Maison Margiela等,让SALOMON的时尚定位变得鲜明独特。
但实际上,在时尚潮流的层层表象之外,专业户外基因才是SALOMON的真正底色。
1947年诞生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安纳西小镇,SALOMON最早以滑雪固定器起家。
1966年,SALOMON创造了具有突破意义并沿用至今的“自动脱离式”双板固定器,当时SALOMON自主研发的滑雪器具已经出现在奥运会上。
1991年开始,SALOMON拓展更广阔的户外场景,开发出一系列越野跑、徒步、路跑、攀登等产品。2006年的Speedcross越野跑鞋是品牌最著名的产品之一,因令人惊叹的抓地力而广受赞誉。
品牌持续以创新科技丰富产品矩阵。今天其产品仍然在法国安纳西的ADC(Annecy Design Center)设计中心,由设计师、工程师和运动员合作开发。品牌介绍,以SALOMON创新性高性能运动产品S/LAB系列为例,由于需要听取运动员的意见反复修改和测试,产品推向市场的平均研发周期长达2.5年。更适合大众户外爱好者运动需求的产品也是基于S/LAB的产品研发原理延伸开发。即便是户外风尚品类(SPORTSTYLE)产品,也均是在保留产品专业户外基因与性能的基础上,融入时尚潮流元素。
越野跑作为融入品牌血液的DNA,是SALOMON专业底色的集大成展现。2018年起,SALOMON 赞助并发起专注于中短距离长度的越野跑黄金联赛。今年4月,这项赛事的世界系列赛分站赛来到四姑娘山,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余名精英运动员,成为迄今为止国内竞技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越野跑比赛。而一直被越野跑爱好者拥趸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在上个周末刚刚结束,今年已是SALOMON与其携手的第八年。
SALOMON 也在支持中国越野跑运动员走向国际舞台。今年8月,SALOMON精英运动员姚妙在UTMB OCC组别折桂,成为亚洲首位UTMB双冠王。UTMB环勃朗峰越野跑是最重要的国际越野跑赛事之一。在77年的品牌历史中,SALOMON以专业户外运动起家,首先赢得了一批运动员和专业户外人士成为拥趸。大约从2015年开始,它又通过时尚联名打开了潮流界的大门,成为先锋设计师、潮流明星和时尚爱好者们的心头好。这样两段连贯但又迥然不同的品牌历程,塑造了SALOMON专业运动与时尚户外相辅相成的独特属性。
正如James Zheng(郑捷)形容:“SALOMON运动鞋具有真实而独特的市场地位,它有为山地设计的专业技术,同时也非常适合日常穿着。”这种独特性将支撑SALOMON的品牌力。正如James Zheng(郑捷)表示:“当前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独特的品牌。”
事实上,全品类很早就列入SALOMON 的品牌规划中。早在2021年5月,SALOMON就提出了产品业务多元化的战略,包括在“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徒步和户外运动市场,以及具有良好未来前景的跑步和休闲服装市场”加速扩张。今天户外运动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者也渴望了解户外运动。户外与城市的边界正在被打破,“轻户外”已经成为城市人提升生活品质、增加社交的一种方式。这给专业户外品牌带来了增量市场的机遇。大力发展更适合大众户外爱好者运动需求的产品和品类,意味着SALOMON将进一步放大在大众市场的影响力,完成从服务于小众专业运动到适应大众运动生活方式的转型。James Zheng(郑捷)在第二季度财务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将继续优化产品的市场策略和销售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SALOMON前进的潜力。”
人群是品牌构建影响力的核心,SALOMON也通过丰富的社群矩阵触达广泛的户外爱好者。2021年起品牌成立SALOMON「GO野」专属社群,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户外爱好者的社群活动:有面向越野跑“老炮”的“精英训练营”;帮助“小白跑者”实现人生首野“精英之路训练营”;为年轻爱好者、初级入门者设立的短距离“城市越野跑”。在更丰富的泛户外领域,SALOMON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长沙、广州等10个主要城市举办了近200场活动,涉及徒步、飞盘、腰旗橄榄球、棍网球、城市骑行、剑玉、飞钓、溯溪、观鸟、越野浆板、陆冲、瑜伽、捡跑等运动。
而旗舰店是品牌影响力最重要的展示窗口。随着SALOMON上海新天地旗舰店落地开业,其先锋创意的零售体验,活力多元的户外运动文化,以及全品类专业运动品牌的形象定位,都将更加完整地传达给大众消费者。到今年年底在中国拥有200家门店的渠道计划,也将支持SALOMON进一步拓展大众市场的愿景。
从SALOMON品牌力的进阶之路来看,一个品牌的成长之路,第一个重要的拐点在于具体产品的成功。比如SALOMON 2006年的Speedcross、2019年的XT-6,后者被《GQ》评为年度鞋款。在这一阶段,品牌是依附在产品身上的,专业的产品首先赢得市场,为品牌奠定根基。近年的Urban Outdoor都市户外风潮是SALOMON的机遇,品牌趁热打铁,在坚守专业的同时更开放地拥抱潜在消费者,通过坚持专业户外基因、丰富品类矩阵、深入社群链接等从产品到传播的一系列投入,强势突破了原有的小众圈层。到这一阶段,消费者将他们对产品品质、设计等特点的认同,简洁地集中到品牌上,形成一个品牌概念,品牌力就显示出来了。
▶Adidas中国市场在过去连续五个季度的收入增幅均为高单个位数,正通过本土化、时尚化等策略开拓中国市场
德国运动巨头adidas近日公布最新业绩数据,该集团第三季度收入增长6.3%至64.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0%,营业利润大涨46%至5.98亿欧元,净利润达到4.69亿欧元,超过Visible Alpha分析师预计的3.88亿欧元,毛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至51.3%。
adidas在所有市场、渠道和产品部门均实现增长。按品类划分,鞋类收入增长14%,得益于Samba和Spezial等复古球鞋在市场广受欢迎,服装类产品收入增长5%,配饰类产品收入增长10%,其中足球、跑步和训练等运动品类表现强劲。目前adidas全球鞋类业务仍占60%,服装业务占34%,配饰业务占7%。
按地区划分,美国市场收入下跌7%至13.6亿欧元,撇出Yeezy库存影响则录得上涨,欧洲市场收入大涨18%至21.5亿欧元,中国市场收入增长9%至9.5亿欧元,日韩市场收入大涨18%至3.6亿欧元,拉丁美洲市场收入增长28%至6.8亿欧元,其它市场收入下跌28%至2900万欧元。
按渠道划分,零售收入增长7%,剔除Yeezy影响后增长17%,批发收入增长13%。adidas预计全年收入将增长10%左右,全年营业利润约为12亿欧元。对adidas而言,第三季度无疑成为一个分水岭,随着旧库存的清除,该公司的业绩正愈发清晰地体现出对新CEO领导下对当前策略的验证结果。
走过欧洲主要城市的球鞋零售商,adidas Terrace球鞋已经基本统治了零售商货架。大本营在德国的adidas,近水楼台最早在欧洲市场开启了这轮时尚热潮,如今这股势头似乎达到顶峰,让市场的质疑声显得合理。
Terrace复古球鞋着实在全球掀起了热潮,但事实上这股趋势的确在不同地区市场存在差异。例如深受街头文化影响的美国市场,在接受这股欧洲时尚运动休闲潮流时就明显滞后一些,该市场还停留在消化Yeezy库存球鞋的阴影期。财报表现也佐证了这一状况,美国市场是第三季度唯一录得下跌的市场。Bjorn Gulden在财报后的分析师会议中坦言,欧洲运动品牌要想在美国市场成功总是更难一些。
在adidas第二大市场美国之外,中国市场对Terrace风潮的反响也远未达到全盛水平。相较于欧洲的双位数强劲增长,中国市场在过去连续六个季度的增幅多为单个位数,从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分别是16.4%、6%、8.2%、8%、9.3%和9%。adidas在中国市场将Terrace球鞋称为“T头鞋”,但消费者更愿意将adidas的Samba与宽泛的德训鞋潮流联系在一起。尽管消费者对adidas Terrace球鞋的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收获了女性消费者的喜爱,街头可视度不低,不过这股Terrace球鞋在中国似乎并未从爆款产品上升到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潮流的程度。特别是如果将这一轮热度与2017年潮流球鞋的势头相比,其影响力的差距仍然不小。而与欧洲市场对Terrace球鞋的追捧对比,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显得十分温和。
现在的问题是,Terrace球鞋趋势在中国市场的火势能否继续加大。如果Terrace球鞋趋势在中国市场仅仅是相较欧洲市场有滞后,那么市场对adidas接下来的发展将更具信心,但如果Terrace球鞋趋势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温和并逐渐淡去,adidas当前的发展野心可能就失去了关键的一股动力。时尚趋势变化莫测,上述问题并不容易解答,但有一个新信号值得关注。本季度,adidas日韩市场的表现十分出色,增幅高达18%,前三季度增幅为10%,意味着该品牌在日韩市场近几个季度实现了加速。事实上,adidas在韩国市场的升温已经引起了潮流界的关注。从Blackpink成员Jennie在最新MV等多个场合中穿着多款adidas单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到朴宰范和BABY MONSTER团体等其他韩国明星的穿着,adidas借助K-Pop文化实现升温。
在名人效应之外,韩国时尚博主对adidas的追捧更是将该潮流推向了新的大众高度。不仅是球鞋品类自发的DIY定制风潮,将以往只在特定联名款式中可见的女性化设计,通过串珠和鞋带的方式普及到常规款式上,adidas服饰类产品也通过创新的时装化造型,向消费者展示了运动产品在日常生活场景的适应性和延展性。
尽管此前Blackpink作为adidas Originals代言人,但似乎并没有彻底释放adidas在韩国市场的潜力。而今年adidas韩国生意的升温,主要得益于该业务的本地化。今年1月,adidas总部将韩国分公司从亚太地区脱离,不再隶属于涵盖大中华区、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亚太市场,旨在采用韩国本土设计以迅速响应韩国消费者需求。仅仅三个季度过去,adidas韩国业务就乘上了快车。adidas韩国合作伙伴HWASEUNG上半年营业利润达到24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00万元,超过去年的130亿韩元。根据FnGuide数据,该公司第三季度收入预计增长42.9%至3735亿韩元,营业利润达到213亿韩元。大信证券分析师表示,adidas销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HWASEUNG的运营生产,预计第四季度其经典鞋款生产将大幅增长。独立设计的adidas韩国线更好看,这一观点最近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讨论。
adidas在首尔明洞开设的亚太地区首家Home of Sports概念旗舰店设有个性化定制区域
adidas年初在首尔明洞开设的亚太地区首家Home of Sports概念旗舰店也成为了该品牌当前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家旗舰店涵盖了品牌全产品线,而其定制化区域成为核心亮点,成为不少韩国本地消费者和赴韩游客的目的地。
这其中也包括对时尚潮流敏感的中国消费者。相较于承接欧洲时尚趋势,中国市场对日韩潮流的接受度更高,不仅因为距离更近,也由于审美取向接近。随着今年以来国内出境游升温,中国消费者与邻近市场的交流愈发密切。这意味着adidas在韩国市场的成功有很大可能性能够传递到中国市场。
尽管初期这种时尚潮流的辐射可能通过代购和旅游零售等方式惠及adidas韩国市场业务,但也有潜力带动中国市场的本地业务。以往的经验证明,包括The North Face、Snow Peak等不少户外运动品牌的韩国线都蹭获得中国消费者喜爱。
adidas实际上也十分明确,要想彻底撬动中国市场,需要的是本地化策略。In China, for China的口号在疫情后就持续被提及。Bjoern Gulden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销售的产品超过80%由本地制造,品牌将通过创新产品和本土化策略,持续推动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adidas此前也表示,计划通过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扩大与中国运动员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提升中国制造产品比例等方式,来重新挽回中国消费者。目前adidas与国内潮流品牌Song for the Mute、陈冠希的CLOT建立了合作,其中陈冠希在去年由Nike转投adidas引起潮流市场密切关注,其发布的最新球鞋在贝壳头增加了锯齿鞋底和做旧设计,在冷淡许久的潮流鞋领域掀起了一些波澜。
不过,客观来看,adidas在中国的本地化还未从本地化制造转向本地化创造,制造韩国市场这般的集体效应。如果中国本地市场的时尚热情能够被彻底点燃,adidas无疑将彻底解开这一市场爆发性增长的密码。
当然,时尚化业务只是adidas生意的一个部分。这也是体量庞大的中国市场与规模尚小的日韩市场的关键差异。要撬动中国市场的业绩,时尚只是一个引子,更大的销售体量将由专业性能业务驱动。根据第三季度财报,adidas在各个品类完成了均衡的发展,不只是时尚休闲类业务,其在足球、跑步等运动场景也获得了进展。
adidas也试图探索时尚休闲和专业性能场景的中间区域,Bjorn Gulden昨日表示,公司将在Lifestyle Running即生活方式跑步进行发力,包括生活方式版的ADIZERO ADIOS PRO EVO 1、ADIZERO Aruku,以及Climacool等。其中,Climacool在中国市场通过Confirmed App发售后,5分钟内售罄,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生活方式跑步是继Terrace球鞋和薄底鞋趋势后,adidas向市场提出的新概念,不排除此举是为弱化市场对adidas依赖时尚周期、易受市场风险的质疑。
不过除此之外,Bjorn Gulden认为adidas当前也在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品牌正在捕获全新一代的消费者。这批消费者此前无论在时尚化业务还是性能业务都不属于adidas,他们在时尚化业务上往往会选择一个大型品牌,而在健身、球类等其他细分运动场景选择其他小型品牌。但如今他们因为热门高端球鞋首次接触adidas,这也成为adidas将这批消费者进一步带入adidas其它品类的契机。
adidas在过去几个季度除传统运动足球、篮球和跑步之外,对Terrex户外系列、网球系列,乃至于滑板运动的加注JN SPORTS,印证了这一言论。Bjorn Gulden坦言,adidas很久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契机,这是一次消费者的代际变革,是比单个地区市场更宏大的议题。要让品牌再次伟大,adidas直言时机就是现在,这意味着留给中国市场的时间不多了。
品牌力进阶的首个重要拐点是具体产品的成功,消费者将对产品品质、设计等特征集中到品牌之上,逐步形成品牌的认知。近年来SALOMON从一个服务于专业户外圈层的小众品牌快速成长为具有大众影响力的户外品牌,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3家增至2024年底的近200家,其关键因素是爆款产品的成功,例如2006年的Speedcross、2019年的XT-6,后者被《GQ》评为年度鞋款。在时尚领域提升品牌力,关键是打造成功的爆款产品,而爆款产品的打造技术应该是优质产品研发与有效营销推广的组合,爆款产品的成功在偶然性中也存在规律性。
▶第三季度开业商业项目92个,开业量为近6年以来同期最低位;在项目分布上,上海领跑、龙湖最多、奥莱持续高热度
在“国庆档”开业潮的带动下,9月迎来今年的商业项目开业最高峰,第三季度商业地产增量市场也随之迎来大收官——新开业92个项目。热闹的三季度新开业市场,看点颇多,城市方面,上海持续领跑,武汉跃居第二,中山成低线级城市新“黑马”;企业方面,龙湖最猛,华润万象生活发力非标项目,还有一些新面孔闪亮登场;商业创新方面再上新台阶。
据赢商大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7月-9月)全国开业集中式商业项目92个,商业总体量820余万平方米。其中,7月、8月份开业量分别为17个、14个,可谓“国庆档”开业高峰期前的蓄势待发,待到9月份迎来爆发,一举开出61个项目,其中40个集中在国庆假期前一周内开业。9月份的开业高峰、国庆消费数据大涨,叠加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和经济利好消息落地,给商业地产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开业量为近6年以来最低位,同比2023年第三季度(数量148个,体量1184.13万平方米),呈现大幅度收缩三成左右,数量、体量分别下跌27.84%,30.20%。今年以来,新开业数据持续呈现同比收缩(上半年开业数量、体量分别同比下降17.20%、7.41%)。
同比数据说明,今年增量市场基本告别过往的“高快进”态势,维持低位震荡发展。受消费市场反弹动力不足影响,商业地产增量市场亦明显乏力。
从各大区看,三季度新开项目最活跃的前三依次是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而华东区遥遥领先,甩开第二名华南区“两条街”,华中区与华南区也有较大差距。另外四区开业量较低,均为个位数,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北区”集体靠后。
华东区以40个项目、43%的占比遥遥领先,其中浙江以一省之力贡献了15个项目:上海奋力开出9个,江苏6个,福建紧随其后,开业5个项目,山东、安徽分别开出3个、2个项目。华南区20个项目:19个在广东,1个在海南海口,广西零开业。广东开业项目,高度集中在深圳、广州、中山三个城市,分别为7个、4个、4个,此外,珠海开业项目2个,佛山、东莞各1个。华中区13个项目: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均有贡献,且全部位于省会城市。其中武汉包揽8个,一半在武昌区;长沙2个、南昌2个、郑州1个。西南区8个项目:四川、贵阳齐头并进,各有4个、3个项目,云南1个项目,重庆三季度哑火,零新开项目。华北区6个项目:以北京为首,领衔开业3个项目,河北开出2个,天津1个项目。西北区4个项目:新疆表现出后起之秀,开业2个项目居首,陕西渭南、青海西宁各1个项目。东北区仅1个项目:来自辽宁大连的一个奥特莱斯综合体。
从城市商业线级看,三季度开业项目的主场依然是高线级城市,合计占比逾七成。其中,商业一线城市占比最高,达到28%,其次是商业准一线%,商业二线%。
低线级城市中,商业三线城市是主要担当,占比20%,数据亮眼。其中,中山、金华开业量跻身全国开业量前十城市,嘉兴、绍兴各有2个项目开业。商业四线、五线城市开业项目仅寥寥个位数。
说明:城市商业线级是赢商大数据综合城市发展基础水平、商业发展规模、商业档次、商业人气及商业未来潜力等因素,对城市商业发展程度评估的等级性划分,共划分为六个等级。本文将商业一线、准一线、二线定义为高线级城市,商业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定义为低线级城市。
三季度,19个城市开业项目数量≥2个,上海持续领跑,以9个项目、63.72万平方米体量,“双量”霸居城市开业量首位;武汉跃居第二,8个项目、61.55万平方米,紧追上海;深圳以7个项目、52.5万平方米排第三。
厦门开业项目5个、36.85万平方米,数量排第四,体量不及中山,排第五位。
在这一轮开业量中,商业三线城市中山成为低线级城市中新“黑马”,以4个项目与广州、厦门齐肩,更是以43.9万平方米体量,排全国第四。
5、企业端:龙湖、华润、万达商管是主力;一股新力量加速;港资/外资巨头来助力
从企业端看,龙湖、华润万象生活、万达商管是三季度增量市场三大绝对主力,分别开业7个、5个、4个项目;恒太商业、杉杉商业各开出3个项目;招商局蛇口、印力、新城、银泰商业、爱琴海、简爱集团各开出2个项目。此外,新鸿基、新世界发展、永旺梦乐城、英格卡等港资/外资巨头带来城市首秀项目,为三季度开业市场添油助力。
龙湖集团7个项目,包括5座天街,以及龙湖集团与武汉地铁集团合作的第二个、三个项目武汉龙湖M758、武汉龙湖佛祖岭友邻天地,武汉两个项目均为城市TOD商业,这也意味着龙湖在与城市轨交合作方面,得到持续深化。
华润万象生活发力“天地”系列,打造非标产品,新创了由原871芯片厂区原址更新改造的绍兴天地、具有义乌在地文化风情的义乌天地、“公园+”商业深圳·大运天地。常规产品线项目方面,新开贵阳万象城、北京通州首开万象汇,以及存量改造项目广州天河欢乐颂。
万达商管也再出力作——武汉汉街万达广场,虽然是由原武汉万达电影乐园改造而来,但却是一座极具创新的万达广场“四代+”店,其余三个为传统万达广场,分别是厦门杏林万达广场、台州温岭万达广场、渭南临渭万达广场。
一股新力量悄然冒头,恒太商业、杉杉商业、简爱集团有加速之势,值得关注。恒太商业掘金下沉市场,分别在浙江衢州、安徽淮南、河北承德开出新项目,其中淮南、承德项目均为存量改造项目。杉杉商业旗下杉杉奥特莱斯在成都、郑州、大连三子连开;从家居卖场发家的简爱集团,在大本营广东中山加速扩张,连开两家“简爱时光里”购物中心,家居资源、本土优势是其商业加速器。
不仅如此,还有一批新秀企业闪亮登场,出手不凡,祭出多个全国首创项目。如河北保定本土企业长城集团旗下的爱情商业,带来全国首座汽车主题购物中心——保定爱情广场。深圳华强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秀出首个里程碑式商业项目——深圳宝安华强广场,打造全国首个「熊出没」主题购物中心。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打造的全国首创动漫主题产商旅教无界融合中心——成都天府国际动漫城横空出世。足见,商业地产赛道的玩家身份,越来越多元,玩法也是越来越出彩。
4个港资/外资巨头皆携城市首秀项目亮相:4个港资/外资巨头皆携城市首秀项目亮相,3个集中在华东。其中新鸿基携IFC首进南京,新世界发展旗下K11首进宁波,英格卡上海首个综合体开业,而永旺梦乐城在华中再下一城——长沙首个梦乐城开业。
奥特莱斯的风从东部吹到西部,从中部吹到大东北,热度有增无减,继上半年新开7个奥特莱斯综合体项目后,三季度再迎来5个新奥莱项目,其中4个为10万平方米以上、且带有文旅属性的大型奥特莱斯综合体,仅1个为城市奥莱。杉杉商业、砂之船两个“奥莱专业户”出手了,3家杉杉奥特莱斯分布成都、郑州、大连;砂之船成功进军西北边疆市场,开出砂之船(乌鲁木齐)超级奥莱JN SPORTS。
▶太古地产第三季度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零售物业维持高出租率,但零售额均不同程度下降,内地高端商业市场持续面临压力
太古地产2024年第三季度营运数据显示,公司目前仍面临项目销售额增长的较大挑战。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6个内地零售物业虽然出租率维持高位,但销售额均录得不同程度的跌幅。其中,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租用率为98%,零售销售额下降2.1%;北京颐堤港租用率为98%,零售销售额下降6.2%;上海兴业太古汇租用率为93%,零售销售额下降20.7%;上海前滩太古里租用率为99%,零售销售额下降0.1%;广州太古汇租用率为100%,零售销售额下降11.7%;成都太古里租用率为96%,零售销售额下降16.9%。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内高端商业运营商旗下项目的业绩表现就出现同比下滑,2024Q1太古旗下的北京三里太古里、北京颐堤港、广州太古汇、上海兴业太古汇和成都太古里的零售额分别下跌5.4%、2.4%、9.2%、19.4%和14.7%。从太古地产最新的数据来看,这种下滑趋势并未停止,市场上高端商业项目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商业客认为,这与国内高端消费增长放缓、出境游消费增加等因素有较大关联。据商业客了解,国内的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上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较强,高端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奢侈品品牌。然而商业客通过对项目的长期跟踪发现,在上述高端消费的主要市场,奢侈品品牌今年的开店速度相比去年明显放缓。相比开出新店,奢侈品品牌更多通过调改或焕新来降本增效,以吸引消费者和应对疲软的市场。以Gucci为例,其正在巩固现有门店,并升级部分店铺位置。如关闭较小的或位置不佳的店铺,同时扩大一些最佳店铺的面积,集中精力打造高质量店铺。
此外,消费者减少国内高端消费,也是项目销售额下滑的直接因素。据恒隆地产于中期披露的数据来看,疫情前中国消费者在内地购买奢侈品的占比35%,疫情期间为100%,2024年上半年占比则约为60%。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消费者的出境旅游消费趋势并未减弱。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近9500万人次,同比增长52.0%,因此预计短期内境外高端消费依然会对国内高端商业的销售额带来影响。
除市场因素外,太古以奢侈品为主打的业态组合也对其销售额的下滑影响颇深。2024中报数据显示,太古旗下零售物业的租户类型按租赁面积划分,主要有时装及配饰、餐饮、电影院、超级市场、珠宝及钟表及其他六大类。
奢侈品牌主要集中在时装配饰、珠宝及钟表两大类,这也是太古旗下零售物业的主力品牌。如广州太古汇的奢侈品牌有LV、爱马仕、GUCCI、香奈儿、PARADA、葆蝶家、卡地亚、迪奥,成都太古里的LV、GUCCI、迪奥、爱马仕、范思哲、Qeelin麒麟、MIU MIU等。
从最新的三季度业绩来看,内地市场整体表现欠佳。最新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在包括中国但不包含日本的亚洲市场,LVMH集团有机销售额下滑16%,开云集团销售额下降30%,爱马仕收入增长1%但增速放缓。上述数据意味着,最新的三季度奢侈品行业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市场并未有明显复苏,业绩大多呈现放缓趋势,以这类品牌为租户基石的太古地产,其零售项目自然难有明显增长。
需要注意到的是,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奢侈品品牌在国内高端商业项目的门店扩张速度也有所放缓。以太古旗下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该项目此前启动升级改造计划,确定引入的顶奢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和 DIOR(迪奥)的独立旗舰店、北京首家Hermes(爱马仕)之家。
但据日前最新消息,原定于今年上半年开业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位于三里屯的旗舰店将会延迟开业,最早将于明年开业,同属于路威酩轩集团的Dior迪奥门店,开业时间同样未确定。商业客认为,太古零售物业虽然短期内依然面临业绩增长的较大挑战,但现有物业的升级调整如果顺利,相信项目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后续有望在高端消费市场复苏中获益。
▶今年双11电商平台不再卷“低价”,而是热衷于“拆墙”,提升“送货上门”服务等精细化运营水平
进入2024年11月,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已如约而至。尽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双十一主打低价促销,但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似乎不想继续“内卷”低价,而是希望回归理性发展。比如,据亿邦动力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定向邀请的品牌商家无需追求“全网最低价”,仅需做到“同款同价”即可。无独有偶,天猫双11启动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谌伟业也对外表示,“淘天会在每个品类的不同价格带去做竞争,而不是说今天我们要在一块钱价格带的矿泉水之中去做出一毛钱一瓶的矿泉水。”诸多电商平台之所以不再内卷绝对低价,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极致低价不光没有稳住业绩,反而给中国电商生态带来了巨大破坏。而为了培育健康的电商生态,近期电商平台不光在价格层面“反内卷”,还纷纷握手言和,并上线一系列人性化运营举措。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中国电商行业将不再剑拔弩张,而是有望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诸多电商平台之所以在2024年双十一调转马头,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半年前的618购物节遭遇了滑铁卢。近年来,眼看着拼多多靠低价凶猛成长,诸多电商平台纷纷加码低价。2023年8月举办的2024财年Q1财报会上,淘天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珊曾对外表示,“‘价格力战役’在未来仍将继续,并且也仍将是重点投入项目。”与京东、淘宝类似,2024年2月,《晚点Latepost》报道,为了吸引用户在自家的平台下单,抖音电商也将“价格力” 定为2024年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然而,遗憾的是,绝对低价战略并未推动电商平台业绩飞速攀升。以京东为例,2021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1.6%、11%、4.66%以及3.87%,增速日趋回落。2024年上半年,京东的净利润虽然高达197.74亿元,同比53.98%,但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其它净额增长,2024年上半年高达73.57亿元,同比增长82.67%,并不具备持续性。不止京东,其他电商平台也遇到了类似的“失速”挑战。《晚点Latepost》报道, 2024年1、2月,抖音电商的GMV同比增速高达60%,3月跌至40%以下,二季度后继续骤降至30%以内。要知道,2023 年抖音电商单月增速均超50%。
如果说电商平台整体的业绩增速下滑,还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收窄来解释,那么主打低价的618购物节业绩不佳,则清晰无误说明绝对低价并未成为策动消费者消费的强力推手。星图数据显示,2024年618购物节,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同比下跌7%,其中货架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和拼多多的销售总额共5717亿元,同比下跌6.9%。正因为低价策略并未激活市场活力,2024年618后,电商平台纷纷调转马头,不再“内卷”绝对低价。36氪报道,618结束后,淘天集团召开商家闭门会,宣布下半年将弱化绝对低价战略。几乎同一时间,《晚点Latepost》报道称,抖音电商也调整经营目标优先级,不再把“价格力” 放在首位,下半年重点追求GMV增长。
2024年,一众电商平台内卷低价的底层逻辑是希望通过供应海量低价商品,刺激消费者消费。然而,电商平台的业绩和618的GMV数据不佳清晰无误揭示出,低价并未有效刺激消费者下单。这或许是因为,极致低价给电商生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仅仅做到了“价廉”,并未同步做到“物美”。过去几年,由于追求极致低价,电商平台往往会针对性扶持可海量供应低价商品的白牌商家。然而,出色的实体商品需要兼顾质量、成本和效率,过分追求低价和效率,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直接导致大部分白牌商品的质量不佳。
反映到消费者市场,低价、低质白牌商品大行其道,诱发电商行业的投诉量飞速飙升。黑猫大数据中心披露的《2024年618消费投诉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618期间,黑猫投诉平台日均有效投诉量超1.6万单,同比暴增22.58%。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来辛巴、小杨哥、东北雨姐等头部大主播纷纷“翻车”。因为随着品牌商家利润空间收窄,弱化直播电商业务,诸多头部主播只能选择带货白牌商品。虽然白牌商品具备价格优势,但产品质量却难以保障。
这也导致,直播电商行业的客诉量飞速攀升。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增幅高达47.1倍。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诸多电商平台纷纷上线“仅退款”服务。然而,此服务很大程度上只是亡羊补牢之举,一方面不能彻底扭转价格战引发的电商商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诱使部分消费者滥用规则恶意退款“0元购”,进一步恶化了电商环境。
上述恶性循环正是2024年双十一,诸多电商平台集体调转马头的核心诱因。双十一前夕,执掌淘宝事业部、淘天商家平台部、淘天客户满意部的谌伟业对外表示,“一味的低价,只会让中国的营商环境,中国的消费,中国的制造业倒退。”
正因为明晰了内卷并非缓解增长压力的良药,2024年618后,诸多电商平台不光不再坚守极致低价战略导向,还上线一系列精细化运营举措,试图挖掘电商行业的存量增长红利。众所周知,近年来,电商行业之所以激烈内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逝,电商平台很难再轻松俘获增量流量。然而,由于过去几年互联网企业热衷于打造封闭的生态,其实不同平台间还有一定的存量红利可供挖掘。
基于此,近期电商平台纷纷“拆墙”。比如,2024年9月底,微信支付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双十一前夕,京东物流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并且京东也会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腾讯2024年Q2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帐户为13.7亿。同期,淘宝月活仅为8亿左右,比微信少约6亿。显然,接入微信支付后,微信多出来的数亿月活,将有可能拉动淘宝成长。对此,摩根大通在研报中指出,平台互联互通有望为淘宝带来20%~30%增量用户,总用户规模达2亿~3亿。
事实上,接入微信支付首月,淘宝就立竿见影享受到了增长红利。QuestMobile数据显示,接入微信支付后,9月单月淘宝和微信重叠用户增长2090万,明年淘宝月活有望首破10亿。
除了对外“拆墙”,电商平台还热衷于针对消费者的痛点进行精细化运营。比如,2024年4月,京东面向商家发布公告,鼓励第三方商家开通“送货上门”服务,商家向快递企业额外支付一元,以提供上门服务。无独有偶,2024年618后,抖音也悄然上线按需配送服务,商品寄出后,消费者可自由选择多种收货方式,甚至还可以预约具体的送货时间,并可选免打扰服务。而为了彻底解决消费者因担心买到假货导致退货成本较高,而不敢消费的问题,诸多电商平台还纷纷上线免费退货服务。
2024年2月,京东推出“免费上门退换”服务,凡打标“免费上门退换”标签的商品,无论大小、轻重和数量多少,均可免费上门退换。两个月后,淘宝也上线VIP退货无限次包邮服务,单次退货最高补贴25元,不光不限次数,并且还可以和运费险叠加使用。
总而言之,2024年双十一,电商行业不再内卷极致低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商企业意识到了,极致低价不光没有帮助自己斩获亮眼的业绩,并且还严重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生态,压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有鉴于此,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期间热衷于“拆墙”,并上线一系列人性化运营举措,一方面保障高质量品牌商品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致力于为消费者营造全面出色的购物体验,进而释放消费潜力。由此来看,2024年双十一,称得上是中国电商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拐点。
从赢商网统计的第三季度开业商业项目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开业量依然遥遥领先,且上海持续领跑;各区域市场的奥莱业态热度均在持续。线下市场的另一个数据是,太古旗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零售物业第三季度零售额均不同程度下降,内地高端商业市场持续面临压力。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整体回归理性,时尚消费在进入存量市场的大形势之下,城市群、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以及奥莱业态将持续具有更多的结构化机会,为品牌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间。
爱马仕集团第三季度(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了11.3%至37亿欧元,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期11%,前三季度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上涨14%至112亿欧元。这一成绩无论是相较于第二季度的13.3%,还是去年同期的15.6%和2022年同期的32.5%都明显放缓,不过仍然跑赢同行。
按部门分,爱马仕铂金包所在的皮具和马具部门销售额按固定汇率上涨14%至15.73亿欧元,成衣配饰部门第三季度上涨13.5%至11.34亿欧元,涵盖珠宝和家居的爱马仕其它部门收入上涨13.6%至4.55亿欧元,香水美妆部门上涨10.6%至1.29亿欧元。表现相对较差的丝绸纺织部门仅录得4%增长至2亿欧元,腕表部门则大跌18%至1.26亿欧元,是唯一录得负增长的部门。
Moncler集团前三季度该集团收入增长6%至18.7亿欧元,但第三季度(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下跌3%至6.4亿欧元。
按品牌划分,核心品牌Moncler前三季度收入增长8%至15.7亿欧元,但第三季度该品牌收入下跌3%至5.3亿欧元,主要受韩国市场消费者信心减弱及日本游客流量回归正常影响,该品牌亚洲市场前九个月收入增长11%,第三季度下跌2%。Stone Island前三季度收入下跌5%至2.9亿欧元,第三季度收入下跌4%,该品牌亚洲市场前三季度收入增长23%至6810万欧元,第三季度增长17%,主要得益于日本市场持续强劲需求。
按渠道划分,Moncler零售收入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3%,批发收入下跌7%,第三季度零售收入保持稳定,批发收入下跌9%。Stone Island前三季度零售收入增长29%,批发收入下跌22%,第三季度零售收入增长28%,批发收入下跌19%。
Sandro母公司SMCP集团第三季度(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有机收入下跌0.9%至2.9亿欧元,今年前九个月有机收入下跌2.7%至8.8亿欧元,主要受中国市场持续疲软影响。
按地区划分,第三季度亚太市场收入大跌18%至5820万欧元,主要受中国市场拖累,期内关闭10家中国门店,美国市场收入增长5.4%至4270万欧元,法国市场收入微涨0.4%至9780万欧元,除法国以外的EMEA市场收入增长5.8%至1.02亿欧元。
按品牌划分,Sandro收入增长1.4%至1.5亿欧元,Maje收入增长0.7%至1.1亿欧元,其它品牌收入下跌13%至3410万欧元。SMCP CEO Isabelle Guichot表示,尽管受到中国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该集团在第三季度的增长有所改善。SMCP集团将继续优化中国门店网络,预计2025年初见成效。
5)Hugo Boss第三季度欧美市场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亚太市场同比下降7%
Hugo Boss第三季度(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按汇率调整后增长1%至10.3亿欧元,前九个月按汇率调整后的收入增长2%至30.6亿欧元。尽管欧洲本土市场和美洲市场均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但Hugo Boss亚太市场低迷,收入下降7%至1.1亿欧元。
来自摩根大通、高盛等分析师对好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结果表示乐观,鉴于奢侈品行业整体疲软,Hugo Boss的业绩相对积极。此前Hugo Boss已将收入增长预期下调2个百分点,目前预计全年收入增长在1%到4%之间,最终将在42亿至43.5亿欧元之间。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团2025年第一财季(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达到15.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略高于公司预期,其中Coach品牌收入和利润均超过预期,毛利率提高280个基点至75.3%。
按地区划分,该集团第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下跌1%,欧洲市场收入大涨27%,亚洲市场收入下跌2%,大中华区同比下降5%。按品牌划分,Coach净销售额11.71亿美元,Kate Spade净销售额2.83亿美元,Stuart Weitzman净销售额5370万美元。按渠道划分,零售收入与上年持平,电商收入则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团2025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下降16%至10.8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11.8亿美元。净利润暴跌73%至2400万美元。集团主席John Idol表示对第二季度的业绩感到失望,因为业绩表现仍在受到全球奢侈品需求疲软影响。
加拿大鹅2025年第二财季(截至9月29日的三个月),在大中华区市场和旅游零售的推动下,品牌在亚太地区保持稳健增长势头,销售额同比增长3.6%;大中华区表现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5.7%。
加拿大鹅表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加拿大鹅品牌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在抖音平台的正式运营取得亮眼成果,对电商业务形成了有效的支持。该品牌秋冬系列正在获得市场好评,10月收入较第二季度有大幅提升,计划在明年春季推出与Marchon Eyewear合作的首个眼镜系列。该集团表示,计划将市场营销支出聚焦于2025财年的第三、四季度,并全力支持加拿大鹅品牌现任创意总监Haider Ackermann的首个胶囊系列,后续加拿大鹅还将逐步优化新品发布节奏,以通过品牌故事增强顾客吸引力。
意大利奢侈鞋履品牌Golden Goose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2%至4.7亿欧元。按渠道划分,零售收入增长18%至3.5亿欧元,占总收入的74%,主要得益于新店开业和客流量增长,批发收入下跌4%至1.1亿欧元。按地区划分,EMEA市场占总收入的49%,美国市场占比38%,亚太市场占比13%。
10)Ralph Lauren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增长6%,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Ralph Lauren集团2025年第二财季(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收入增长6%,主要受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推动,尤其是亚洲市场增长10%。该公司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10%,得益于零售额和定价策略的积极表现。毛利率提高至67%,营业利润率达11.4%,表现超出预期,得益于品牌提升和成本控制。Ralph Lauren预计2025财年收入增长将达到3%至4%,营业利润率提高110至130个基点。
德国运动品牌Puma第三季度收入增长5%至23.1亿欧元,营业利润微涨0.3%至2.4亿欧元,毛利率提升80个基点至47.9%。
按地区划分,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收入增长3%至4.3亿欧元,尽管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疲软,但环比改善,美国市场收入增长11%至8.7亿欧元,EMEA市场收入增长0.8%至10.1亿欧元。按渠道划分,批发收入增长1.5%至17.3亿欧元,零售收入增长17%至5.8亿欧元。
Puma重申2024财年预期,预计收入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营业利润达到6.2亿至6.7亿欧元。
安德玛集团2025年第二财季(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营业收入下跌11%至14亿美元,不过超过FactSet预测的13.8亿美元。该集团预计本财年营业收入将下降至低两位数百分比的范围内,北美地区的收入将下滑 14% 至16%,主要受公司在这一关键市场持续调整其战略影响。安德玛预计销售和行政费用将有所上升,增幅将达到中高位数百分比。
13)昂跑第三季度收入增长32%,但大规模开店支出成本增加,利润下跌48%
瑞士运动品牌昂跑母公司On Holdings第三季度收入大涨32.3%至6.4亿瑞郎,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33%,但由于大规模开店成本增加,利润大跌48%至3050万瑞郎,毛利率提高70个基点至60.6%,创下该集团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按渠道划分,零售收入大涨49.8%至2.5亿瑞郎,批发收入增长23.2%至3.8亿瑞郎。 按市场划分,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收入猛涨79.3%至7460万瑞郎,是增速最快市场,美国市场收入增长34.5%至4亿瑞郎,EMEA市场增长15.2%至1.7亿瑞郎。
按品类划分,鞋类收入增长32%至6亿瑞郎,服装收入增长33%至2680万瑞郎,配饰收入增长54%至530万瑞郎。
基于本季度强劲表现,On Holdings将全年收入预期上调至增长32%,预计达到22.9亿瑞士法郎,毛利率预计为60.5%。
地素时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下跌19.05%至4.84亿,净利润下跌47.14%至5647.80万。该集团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跌13%至16亿元,净利润大跌33%至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大跌32%至2.4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地素时尚旗下四大核心品牌DAZZLE、DIAMONDDAZZLE、dzzit和RAZZLE收入分别为8.48亿元、0.89亿元、6.45亿元和0.26亿元。截止本期末,店铺为936家,相比2023年底净减少101家。
歌力思前三季度收入增长4.2%至21.5亿元,净利润猛跌84%至2153万元。其中第三季度收入增长1.6%至7亿元,毛利率提升0.46个百分点至66.1%。按品牌划分,今年前三季度Laurè收入增长21.3%至2.8亿元,self-portrait收入增长18.3%至3.6亿元,IRO收入达到4.7亿元,Ed Hardy收入达到1.8亿元,ELLASSAY收入增长14%至8.2亿元。
休闲运动品牌Skechers斯凯奇第三季度业绩创新高,收入增长15.9%至23.5亿美元,净利润达1.9亿美元,毛利率下滑80个基点至52.1%。
按地区划分,国际市场收入增长16.4%,美国市场收入增长15.3%。按渠道划分,批发收入增长20.6%,零售收入增长9.6%。斯凯奇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将维持21.65亿至22.15亿美元之间,并上调2024财年全年预期,预计实现收入89.25亿至89.75亿美元,据悉,该品牌计划在2026年实现1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
17)李宁公司第三季度零售流水(不含李宁YOUNG)录得中位数下降,线下高单位数下降,线上中单位数增长
李宁公司第三季度最新运营状况:在零售表现上,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零售流水录得中单位数下降。就具体渠道而言:线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发)录得高单位数下降。其中,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录得中单位数下降,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录得高单位数下降;电子商务录得中单位数增长。
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团和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团近日正式宣布终止合并协议,该协议原计划将Capri集团合并入Tapestry集团旗下,后者将斥资85亿美元JN SPORTS,但该交易遭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反垄断调查,原因是抑制手袋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根据公告,此次交易不涉及违约金,Tapestry集团已同意偿还Capri集团约4500万美元的相关费用,前者还宣布了一项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19)优衣库2025财年计划将以大型、位置好的门店取代规模小、利润较低的门店
优衣库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财年优衣库改变新店开业策略,用大型、位置更好的门店取代规模较小、利润较低的门店;同时,优衣库还会进一步整合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运营,通过创造和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源,加强本地门店管理。截至目前,优衣库在中国市场已有超过920家门店;在今年的双11电商大促期间,优衣库官方旗舰店已成为天猫服饰品牌中首个破亿的直播间。
周大福集团第三季度零售额下跌21%,中国内地零售额下跌19.4%,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其它市场零售额下跌31%。期内中国内地直营店及加盟店同店销售分别下跌24.3%和20.3%,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市场受消费者暑假外游以及中国内地旅客消费模式和喜好转变所影响,同店销售同比减少30.8%。尽管金价持续上涨,但周大福董事总经理黄绍基此前表示,市场对黄金产品仍有刚性需求,周大福2025财年首季中国内地定价黄金产品收入占比大涨16%,较上年同期的6%有显著增长。黄绍基还表示,周大福在今年十一黄金周生意符合预期,按年下跌幅度收窄,他认为此前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将加大市场信心,预计该集团生意将在第三至四财季逐步改善。